新疆民俗“十八怪”,越看越奇怪!
第一怪
兵团姑娘不对外
没有到过新疆的人,早已听说新疆有个“生产建设兵团”。十万军垦战士在那艰苦的年代,战斗在边疆最艰苦的地方,创建了石河子、奎屯、阿拉尔等园林式的新城市。
如今,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,在昆仑山下,在伊犁河谷地和阿尔泰山麓,都分布有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场,那里成了棉花似海、稻麦翻浪、瓜果清香、牛羊漫山的“塞外江南”。
在这支浩浩荡荡的大部队中,还有许多内地姑娘,离开家乡,逐渐融入生产建设兵团的战斗生活洪流,还在这里找了对象、结婚安家。
“兵团姑娘不对外”说的是当时那个年代,兵团的姑娘不愿嫁到外地去,更喜爱兵团中那些一身戎装,为边疆生产投入火热青春的小伙子。
第二怪
汽车要比火车快
当你乘坐汽车行驶在312国道新疆境内的高速公路上时,你会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:铁路与公路平行靠近,火车与汽车并排奔驰,而铁老大火车竟跑不过小弟弟汽车。这是为什么呢?
在兰新高铁开通之前,兰新铁路列车经过两次提速后,时速也超过100公里,可是汽车在新疆的高速公路上,时速可达100公里到120公里。
自从1998年,吐乌大(吐鲁番—乌鲁木齐—大黄山)高等级公路开通后,结束了新疆公路长期落后的历史。据说那些年,那时从乌鲁木齐至吐鲁番,汽车与火车赛跑,几乎可以同时到达吐鲁番火车站。
第三怪
“猪”字不能随便说
当你来到新疆,不管在哪个城镇,都会看到许多饭馆的招牌上写着“清真”,这表明它们都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兄弟民族经营的。
它们与汉族饭馆的主要区别是:这里绝对不使用猪肉、猪油做饭菜,因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兄弟民族,传统上都把猪、猪肉、猪油以及煮炒猪肉的锅,盛过猪肉的碗具,甚至是夹过猪肉的筷子,都当成禁忌之物。
因此,为了尊重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,汉族同胞与穆斯林同胞交往时都应有意回避“猪”字。
第四怪
香甜瓜果吃不败
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,叶城的石榴人人夸,
库尔勒的香梨甲天下,阿克苏的苹果顶呱呱,
阿图什的无花果名声大,下野地的西瓜甜又沙,
喀什樱桃赛珍珠,伽师甜瓜甜掉牙,
和田的薄皮核桃不用敲,库车白杏味最佳。
一年四季有瓜果,来到新疆不想家。
这首“顺口溜”,就是人们对新疆不同地区不同著名瓜果的形象概括。新疆素有“瓜果之乡”的美称,瓜果实在多,一年到头没断过。
第五怪
夏天要把皮袄带
“早穿皮袄午穿纱,围着火炉吃西瓜”这句新疆俚语,十分形象的表现了新疆地理气候的特色。
新疆天气有时一日数变,所以人们的穿着也必须随时更换。早上还是天朗气清,中午说不定就乌云漫天,雨雪纷飞。夏日也不过摄氏20度左右,一旦云低雨骤,气温马上就会下降十多度。
所以当地牧民上山放牧,都会未雨绸缪,把大羊皮袄、大皮帽子都带在身边。所以,提醒一下来新疆旅游的朋友们,要做好旅行的准备工作啊。
第六怪
铁床摆在大门外
当你来到维吾尔族老乡的家里,你就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:家家户户的门口或者院落里,都摆放着一两张铁床或木床,游客会惊奇地问:这是人们睡觉的床吗?
是的,因为新疆夏天太热了,夜里大家都喜欢在房外睡觉,外面夜风凉爽,又没有蚊子咬,而且新疆农村风淳朴,素来有“夜不闭户、路不拾遗”的好风尚,所以人们都放心在屋外睡觉,一觉能睡到日上三竿。
第七怪
男人爱把花帽带
在新疆,你经常会看到一种令人啧啧称奇的现象:这里的维吾尔族男人多戴着一顶布满花纹的绣花帽。有人打趣说“没有北京人不敢说的话,没有东北人不敢打的架,没有广东人不敢吃的东西,没有新疆人不敢戴的帽子”。
新疆兄弟民族的帽子,颜色、帽形是多种多样的,最典型的是维吾尔族人的花帽。它是用手工、丝线绣上花叶图案的四方棱形的花帽,绣工精致,花叶纹样富有装饰美。
很多中外游客在乌鲁木齐、喀什等城市的民族用品巴扎上,都会兴趣勃勃地选购一两顶维吾尔族绣花帽,留作丝路旅行的纪念。
第八怪
敬酒歌声不外卖
在新疆,蒙古族人的敬酒方式跟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有很大不同。他们敬客人喝酒,不讲什么客套话,全然是用一边唱歌、一边敬酒、即兴表演的方式,来表达对尊贵客人的诚挚、淳朴的盛情。
蒙古族人以歌敬酒,他们迎接贵客时要唱歌劝饮“下马酒”,送客人上路时要唱歌劝饮“上马酒”,尽管许多歌词你听不懂,但你完全能体会到主人的深情厚意。
在举行婚庆或节日喜庆时,那更是个个豪饮,人人善歌,酒中赛歌,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蒙古族酒文化的魅力。
第九怪
美玉要在酒里放
在新疆常听到这样的玩笑:“到北京看城头,到西安看坟头,到桂林看山头,到新疆看石头。”的确,新疆到处有石头,更重要的是许多石头都是宝。
和田玉石可以雕逐成各种装饰品、工艺口,如玉镯、玉戒指等,既美丽,又有益健康。
近几年,有人还发现一种叫美酒玉的玉石可以泡水当饮料,据说用美酒玉泡过的水,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,正是健康人体所不可缺少的。用美酒玉泡入白酒中,能使酒味变得更加香醇。
第十怪
井底全部连起来
我国有著名的三大古代建筑工程:长城、运河、坎尔井。而坎尔井就产生于新疆。现在,吐鲁番的坎尔井,已成为一大旅游景观。
吐鲁番的坎尔井是许许多多的竖井,顺着从高到低的地势排列成行,从井的底部相互凿通而形成的一道地下暗渠。
是它,把地下丰富的潜流水集中起来,不断的输送到地面上,供人们灌溉、使用。坎儿井赋予了干旱的吐鲁番生命之源,勘称是世界一绝。
十一怪
结婚宴席无酒菜
新疆维吾尔族人与多数汉族人的婚宴不一样,他们一般不摆酒,也不放那么多的菜。维吾尔族人的婚宴简单朴素而很实惠,主人家只需做好一大锅抓饭、一大锅手抓羊肉来宴酬亲友。
宾客们在大地毯上或在大桌旁坐成一圈,先是喝茶,吃喜糖、干果、点心,然后端上大摞的馕和大盘的抓饭、手抓羊肉,大家同吃同乐、尽饱一顿,便可离席。
虽然婚宴比较简单,但是整个婚礼仪式还是比较隆重的,婚典通常要进行两三天,场面热闹,载歌载舞。
十二怪
胶鞋套在皮靴外
“晴天乱风一身土,雨天化雪两脚泥”,这是老乌鲁木齐人形容老城卫生面貌的一句俗话。由于少数民族家里喜欢铺上漂亮的地毯,为了不让皮靴上的泥浆弄脏地毯,人们在长统皮靴的脚掌处会套上胶鞋,回家时只需将套鞋脱出即可。除了“胶鞋套在皮靴外”,还有“裙子穿在裤子外”,“锋利小刀随身带”等等的风俗习惯。
十三怪
古丝道上地名怪
不少到过新疆的人,总觉得新疆的一些地名有点古里古怪的,一碗泉、三间房、四棵树、乌鲁木齐、塔克拉玛干等等。
其实,说怪也不怪。新疆是多民族地区,所以新疆许多地名用的是少数民族语音,包含特定的意义。
例如,“乌鲁木齐”一名据说来自蒙古准噶尔语,意为“美丽的牧场”。塔里木盆地、塔里木河、塔克拉玛干沙漠,地名用的都是维吾尔语,“塔里木”意思是“田地、种田”。
同样,在维吾尔语中,地名“阿克苏”,意思是白水河。著名旅游胜地“喀纳斯”湖一名,是蒙古语,意为“美丽富饶而神秘”。这些例子举不胜举。
十四怪
风吹石头砸脑袋
你可知道,新疆一些地方刮起的大风,到了顶级时,其猛烈之势竟不亚于沿海的台风。新疆人把这些大风区统统叫做“老风口”。
比如,来到乌鲁木齐与吐鲁番之间的小草湖一带,首先迎接你的就是那呼呼怒吼的西北风。人们调侃说,这里的大风一年只刮一次:“从春刮到冬”!
另外,还有著名的吐鲁番西北的“三十里风区”,乌鲁木齐南郊的“达坂城风区”,以及克拉玛依的“魔鬼城风区”,塔城的“玛依塔斯风区”等等,它们每年有100天左右是刮着八级以上的大风的。
十五怪
大盘鸡里放“皮带”
大盘鸡是新疆最风行的饭菜,它已经同新疆烤羊肉串一样出名。大盘鸡,确确实实是用大盘子装的又鲜又嫩的炒鸡块。满盘子是鲜艳红色——爆红的鸡块配上鲜红的辣椒,发出诱人垂涎欲滴的浓香。
等到客人把里面的鸡块、土豆块要“消灭”干净时,店家会及时端来一盘像皮带一样宽、长、薄的面条,倒入原大盘里,与鸡汁拌匀,面片都变成酱红色。这时吃起来,面片咸、甜、辣、香,特别过瘾。
十六怪
达坂城的姑娘把妹带
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一曲《达坂城的姑娘》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就唱响国内外。
“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,西瓜大又甜哎,那里住的姑娘辫子长啊,两个眼睛真漂亮,你要想嫁人,不要嫁给别人,一定要嫁给我,带着你的嫁妆,领着你的妹妹,赶着那马车儿来。”
可是其中的一句歌词让许多人很疑惑:结婚为什么还要带着妹妹啊?后来据说有学者认为翻译错了,应该是“带着你的伴娘”,但人们已经习惯了原来的唱法。
《达坂城的姑娘》这首歌曲在全世界传开后,人们都知道新疆有个达坂城,达坂城里有漂亮的姑娘。
十七怪
吃的烤馕像锅盖
在新疆,无论你走到哪里,都可以见到馕,吃到馕。馕,是维吾尔族人的主要面食。在农村,几乎家家都有烤馕的馕坑,妇女个个都会打馕。
馕坑就设在庭院或家门口,形状很像一口倒扣的宽肚的大水缸。馕有各种各样:小油馕、大油馕、肉馕、窝窝馕......据说,用小麦面做成的馕有50多种之多。有的馕就如锅盖般,又大又厚实。
十八怪
鞭子底下谈恋爱
“姑娘追”是新疆哈萨克族的一种马上竞技活动,又是小伙子找对象的好机会。参加者一般都是未婚的青年,一男一女搭成对儿。
比赛开始,男女双双在去程上并辔徐行,这时,小伙子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姑娘倾吐心曲,甚至调情逃逗,姑娘羞到耳根发烧也只能保持沉默。
到了终点,双双勒马转头进入回程的一瞬间,小伙子立即扬鞭催马,拼命逃奔,那温柔的姑娘忽然间飞马猛追,一靠近小伙子,就挥鞭狠狠地抽打,这时小伙子是绝对不能还手的。
如果这姑娘对小伙子心中有意,自然会手下留情,皮鞭子老在空中转圈,却总落不到他身上;如果对小伙子刚才的言语轻佻感到愤怒,姑娘就会用鞭子狠狠地“报复”一番,那连珠式的劈里啪啦的皮鞭,直打得小伙子抱头“鼠窜“,“丢盔弃甲”,狼狈不堪。
来源:新疆新发现
新疆新土地城乡规划设计院 信息中心